上一页 | 1 | 2 | 下一页
/2页
go

主题:第十课:带爷爷再看一次“公仔戏”好吗

发表于2015-09-17

 

琼b走天涯开课啦


跟着琼b的足迹


寻遍小岛新鲜事


每周一班,入校即学


包教包会,如果不会


免费再学!





第十课:带爷爷再看一次“公仔戏"好吗 


  “公仔戏”就是木偶戏。


  海南琼北一带早些年流行的这种戏,它的全部家当,都载在一辆“三脚猫”上。几张长凳,铺上木板就成了台底。在台底上,用木条“斗”成一座小屋样的台架。挂上布景,一个小戏台也就搭成了。公仔戏是木头疙瘩,需要人操纵。这操纵者就叫“驶公”“公”就是公仔。公仔戏就是因此来名。




     神奇的是,靠着“三脚猫”嘟嘟嘟奔走各乡县的“公仔戏”在小小的宝岛还有两种版本哦。


        演员与木偶同台的是临高木偶戏;演员在幕后木偶在幕前的是文昌木偶戏。


        临高木偶戏


        海南岛临高县的木偶戏演出时,不同于传统木偶戏,他们采用大舞台,不设布幛,演员擎仗头木偶化装登台,互为一体,合扮同一角色,人偶交叉表演。自古至今真可谓是自成一派,成为了我国木偶艺术园地稀有的剧种呢!


       所有的表演,都是用临高语演唱的呢!主要唱腔有“阿罗哈”和“朗叹”两个,伴奏以双锁呐为主。帷幕一般会在有富有地方色彩的“阿罗哈”音乐中徐徐拉开,演员一人一偶,按照剧情登台表演,时而以偶为主,耍尽偶味,情趣盎然;时而人偶合作,协调和谐,变化多姿:时而由人替演,就是这样来弥补木偶的不足,保证动作的连续情和完整性,常获得观众的大声喝彩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临高人独创的人偶同戏



    文昌木偶戏


    文昌人的木偶戏比较传统,就是用木偶“柴公仔”做成戏剧中的各种人物角色,由真人在幕后“使手使脚操纵做作,并配上小乐队的伴奏和操纵表演者的唱腔,民间本土的文昌人的“公仔戏”,唱腔和对白基本上用的是纯正的琼语口音,表演诙谐搞笑而灵活机动,内容也比较积极向上,因为还是很受小孩子欢迎的嘛,所以戏的内容也多为劝人为善、惩恶除暴安良等戏份。







     鼎盛时期的戏班,老一代的海南粉丝甚至还能分辨得出来木偶的角儿呢!

        

    一个戏班,也只三几个人,奏乐的叫“文牌”。这“牌”何解?它是从曲牌中来的。事补,它分为“文牌”、“武牌”。琴胡是文,锣鼓是武。叫“文牌”是个泛称。


    “公仔戏”当然是有各种角色的! 文生武生,文旦武旦。一斯文清秀,一浓眉大眼。杂生叫“杂脚”。从口白上又分“杂文”、“脏杂”两类。前者幽默风趣。后者谷气直率。当然,还有员外。就是那种吊眉塌鼻大嘴,一看就是个有吃的官相,只怨眉儿落得太沉,小官儿总胀不起来。有这老生就有老妈。她是个翘下巴,故称阿歪妈。老生断小,她愿配对,也算是有福气了,有官家,必有小仆,这小仆叫“隆嘴”。瞧,整天张着嘴巴,像个小窟窿,官人只开个头儿,他还不晓年说什么,就应声“是”了。小角色还不少呢。


    四五十年代的他们看“公仔戏”,实际上是听“戏古”。那些艺人,最善于观察事物。他们熟识民俗熟俚语,唱词口白生动又通俗。“嘴咬一块,碗里一块,箸夹一块,眼看一块。”一个贪吃者,就让他描绘得淋漓尽致。小生遇靓女,看得入学,一时激动,令他“筋都绞卡啦!”这些妙语,委实令人捧腹。他们又是全才,一人驶几个公仔。既唱得嫩。既表得妖治。也表得斯文。单品味这一点,就足够奇趣横生。


       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展,曾经遍市全市各乡镇,常年逢年过节,操办喜事都演的公仔戏却退出了舞台。小编多么希望,网络发达的年代,公仔戏也能永不落幕!


发表于2015-09-18

现在还有这种演出吗

发表于2015-09-18

小孩子应该很喜欢吧

发表于2015-09-18

公仔戏我最喜欢啦。

发表于2015-09-18
琼b走天涯,您好!您所发的帖子“第十课:带爷爷再看一次“公仔戏”好吗”已被设置为精华帖,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。
发表于2015-09-18

小时候经常看,。估计要成为历史了

发表于2015-09-18

真的很不错啊!

发表于2015-09-18
很久远的娱乐方式了
发表于2015-09-18
传统文化
发表于2015-09-18
传统文化
上一页 | 1 | 2 | 下一页
/2页
go